新闻中心

NEWS

一招看清科创板第一大行业谁硬谁不硬

发布日期:2019-05-15

当前,科创板申报企业已达109家。究竟哪些企业真正具备核心技术?这无疑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。

 

但现实情况是,你很难通过包装过度的招股书找到答案。

 

不少企业介绍自身核心技术,只会叠加各种专业名词和概念。比如信息技术企业就喜欢频繁地使用“人工智能”“大数据”这些“高大上”的专用名词,来介绍自己的核心技术。

 

由于大多数投资者,只是听过这些概念名词,对判断企业价值的核心要素知之甚少,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些听上去“高大上”的企业,是否真的“高大上”。

 

避免被忽悠,投资者需要掌握特定的分析方法,对这些企业进行剖析。

 

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分析法方法。扎古君将在本文为缺乏信息技术行业基础的投资者介绍“先纵后横法”,一种从产业链条角度,快速判断信息技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技术的方法。

 

所谓“先纵”,是指将产业链划分为基础层、技术层和应用层,并快速找到申报企业在这三层中的位置;

 

所谓“后横”,是指将申报企业与处于该层中的其它企业横向对比,快速判断这家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。

 

本文重点介绍“先纵”分析法,因为对于行业外人士来说,判断企业的产业链位置,相对较难。

 

根据提供产品不同,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分为硬件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两大类。

 

硬件企业通常处于基础层或应用层。判断其是否处于基础层,重点关注芯片、传感器、显屏等关键原件的知识产权(尤其是芯片)。基础层企业,一般具有关键元件的自主知识产权。

 

PS:由于全世界绝大多数硬件企业的芯片都由代工厂代工,所以主要判断其是否具备芯片设计能力。企业是否具备芯片设计能力,可以从企业是否拥有“芯片类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”来判断,同时也可以关注该公司是否有招聘IC设计人员。

 

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都处于技术层或应用层。至于企业到底属于哪一层,可以通过两条线索判断:

 

1.研发费用投入和技术是否开源。对于致力于开发应用层通用技术的企业,若采用自主开发模式,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费用。当然,为了避免投入海量资金和和市场失败风险,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开源。

 

对于申请科创板上市这种体量企业而言,每年研发投入没有7-8千万,基本能判断属于应用层;研发费用没有7-8千万,也没有做开源,基本能判断属于应用层。

 

2.研发人员招聘广告。企业究竟是否属于应用层,通过“线索1”进行大致判断后,再通过企业招聘广告进一步落实。招聘广告中,会注明所需技术开发人员需要熟悉的开发软件和系统。通过搜索软件搜索该开发软件和系统,我们能得知这些技术是否来源他人,进一步落实该公司处于技术层还是基础层。

 

为了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“先纵后横法”,并且对申报科创板上市的信息技术企业有一定认识,扎古君对科创板申报企业中的“芯片”“人工智能”“云计算”“大数据”“物联网”概念股进行分层和分析,供大家参考。

 

15958307209

授权并继续浏览 放弃浏览